近年來,天長市仁和集鎮堅持以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理念,聚焦農村人才隊伍“引育管用”全鏈條發力,著力盤活鎮域人才資源,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人才動能。
聚焦政策發力,匯聚振興合力。完善人才工作機制。成立由黨委領導的仁和集鎮人才工作組、鎮直各部門和村黨組織協同配合,探索“鎮—村—網格”三級聯動機制,協同做好全鎮范圍內人才摸排、專業分類和登記工作,搭建在外人才信息庫。截至目前,信息庫內已有各類人才114人。堅持按需精準引才。根據仁和集鎮在基層治理、鄉村振興、民生發展等方面難以解決的痛點難點等現實問題,通過入戶走訪、發放問卷等方式開展調研,收集各村(社區)企業用才需求,為精準引進人才提供依據,確保人才引進即用。實施“和你相約”行動。充分運用端午節、春節等人才返鄉契機,開展“返鄉人才座談會”等和你相約專項行動,主動推介家鄉發展現狀和優惠扶持政策,引導具有家鄉情懷的在外學子和個體商戶回鄉發展,為鎮域高質量發展筑好人才“蓄水池”。2024年以來,已組織返鄉人才活動5次,吸引2名優秀鄉賢回鄉發展。
聚焦靶向施策,提升綜合能力。上好理論“必修課”。鎮每年制定年度黨員干部培訓計劃,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三農”工作的重要論述等作為培訓的“必修課”,保證各類群體都能緊密跟上黨的步伐,共同推動黨的事業向前發展。上好專業“選修課”。對不同人才群體的學習需求進行充分調研,收集各類人才對教育課程的需求,并根據需求定向設置課程,以滿足他們的需求。2024年,增設新聞寫作基礎、攝影基礎、鄉村文旅基礎等實用性強的課程4門,并邀請滁州市廣播電視臺新聞工作者、天長市優秀講師等人員進行專題授課,以激發不同人才群體的參學熱情。上好現場“實踐課”。挖掘“身邊榜樣”,形成先鋒示范作用。充分發揮鎮村遠教站點功能,組織身邊有本領有技術的“農技高手”開展魚蟹養殖、水稻培育等農技知識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,為促進農業生產培育一支本領高強的農戶隊伍。2024年以來,共開展培訓23次,覆蓋各類人才300人。
聚焦考核評價,錘煉過硬隊伍。健全干部考核機制。鎮堅持把作風建設“置頂”,嚴格落實干部考勤制度,干部考勤記錄作為干部考核評價重要依據,對于作風不嚴的干部進行及時談心談話,幫助干部及時“糾偏”。完善鎮村干部作風建設和績效考核管理辦法,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、緊急工作應急處突和推動發展的一線中檢驗干部綜合素質,2024年以來,共開展考察40余次,利用監督執紀“四種形態”處理0人次。營造爭先創優氛圍。通過搭建村書記“擂臺比武”、青年干部演講比賽、文創大賽、表彰大會等各類風采展示平臺,鼓勵全鎮各類“身懷絕技”的人才積極參與其中,增強人才的自我認同與群體認同,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。截至目前,共開展活動5期,覆蓋共青團員、企業家、青年干部等2000余人次。
聚焦激勵作為,激活人才活力。堅持人崗適配。仁和集鎮遵循人才成長規律、注重因材施教,結合不同人才的專業特長和技術特長進行崗位安排。通過選派有不同教育背景、專業特長的青年人才到宣傳部門、信訪維穩部門、為民服務中心等崗位進行實踐鍛煉,不斷增強青年人才的宣傳報道能力、服務群眾的能力,推動人才與崗位相適配,做到人盡其才。近年來,已安排8名青年干部在仁和集鎮重點崗位訓練。實行“包村”制度。健全鎮村全體干部“包村聯戶”機制,嚴格將領導干部聯系群眾制度落到實處,通過入戶走訪及“和事佬工作室”“村口板凳會”“居民評理說事”等平臺,常態化收集群眾急難愁盼、對機關單位為民服務事項處理的意見等,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基層自治,共同營造積極健康、人民滿意的生活環境。2024年以來,共開展到村走訪178次,解決急難愁盼問題75個,收集建議47條。
(仁和集鎮 沈惠美)
上一篇:冶山鎮:以情留才,共繪“滿天星”璀璨圖景[ 08-02 ] 下一篇:安徽“雙創匯”走進上海暨天長市第32屆人才科技節成功舉辦[ 08-20 ]
主辦單位:中共天長市委組織部 承辦:天長市黨員教育中心 皖ICP備0700665號 聯系電話:0550-7770830 郵箱:tcxfw2012@163.com
技術支持:安徽網狐科技皖公網安備 34118102000224號